發(fā)布時間: 2022-08-10 14:20:43 現(xiàn)在人們都注重保養(yǎng),沒事兒吃點人參,結(jié)果身體沒補好,上火的癥狀倒是出現(xiàn)了,那樣還不如不吃!
1、 人參——補元氣——適合體弱氣虛,久病康復(fù)之人
人參大補元氣,為治療虛勞內(nèi)傷第一要藥,亦為補脾肺氣的要藥!渡褶r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:“補五臟,安精神,定魂魄,止驚悸,除邪氣,明目,開心益智”。故凡大失血、大汗、大吐瀉,以及一切疾病導(dǎo)致的元氣虛極欲脫之證,單用本品即效。人參還有補益腎氣作用,不僅可用于腎不納氣之短氣虛喘,還可用于腎虛不固。
人參因種植和炮制不同分為很多種:
藏靈骨泰功效 生曬參——性平,擅長補氣生津。
紅參——性溫,長于大補元氣和陽氣,適合陽虛手涼者。
白糖參——又名白人參,性能同生曬參而力弱。
山參——又稱野山參,補益力強,園參補益力弱。
人參須——補益之功小,但擅治久病絡(luò)虛證,病程久不任峻補者宜之。
人參蘆——性主上升,有催吐作用,也有升提之功,虛人有可吐之證以及氣虛下陷者宜之。
人參葉——解暑清熱,生津止渴。
2、 黨參——主補中氣——適合脾胃虛弱,中氣不足者藏靈骨泰品質(zhì)保證
黨參以補脾肺之氣為主要作用,并且既能補氣,又能補血,常用于中氣不足之體虛倦怠、食少便溏;氣血兩虛證而見面色蒼白或萎黃、乏力、頭暈、心悸等癥,對于久病臥床形成的褥瘡、或者傷口長期不容易愈合效果很好。
人參與黨參區(qū)別:均能補氣,皆治氣虛證。但黨參重在補中益氣,無補益元氣之功,治療中氣不足證可以代替人參使用。至于元氣將脫證,當(dāng)用人參大補元氣以救治,不可用黨參代之。
3、 西洋參——主補氣養(yǎng)陰——適合氣陰兩傷、虛而有火之人
西洋參不僅能補氣、養(yǎng)陰生津,還能清熱,兼能養(yǎng)肺陰、清肺火、養(yǎng)心陰、滋脾陰。《醫(yī)學(xué)衷中參西錄》稱之:“能補助氣分,兼能補益血分,為其性涼而補,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,皆可以此代之! 西洋參亦能補益元氣,但作用弱于人參;其藥性偏涼,兼能清火養(yǎng)陰生津。適用于熱病或大汗、大瀉、大失血,耗傷元氣及陰津所致肺、脾、心氣陰不足而神疲乏力、氣短息促、自汗熱黏、心煩口渴、尿短赤澀、大便干結(jié)、舌燥、脈細(xì)數(shù)無力等癥。
4、 太子參——主補氣養(yǎng)陰,偏于補氣——適合脾肺氣陰虛者,藥性較平和
太子參能補脾肺之氣,兼能養(yǎng)陰生津,屬補氣藥中的清補之品。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謂其能“安五臟,和心志,令人歡樂無憂”。
太子參,其用介于黨參之補、沙參之潤之間,其性不溫不涼,不壅不滑,確系補氣生津之妙品。
太子參與黨參的區(qū)別: 黨參與太子參相比,顯得升補有余而滋養(yǎng)不足,太子參較之黨參,補而不燥,滋而不膩,既能補氣,又能填陰,可謂陰陽俱生,特別適合病后瘦弱無力、體虛自汗者。
5、 玄參——主養(yǎng)腎陰,還能清熱涼血——藥性寒涼,適合火熱較重者
玄參咸寒入血分而能清熱涼血,又能瀉火解毒,治溫病熱入營分,身熱夜甚、心煩口渴、舌絳脈數(shù)者,正如《本草綱目》:“滋陰降火,解斑毒,利咽喉,通小便血滯。” 因為其性寒藏靈骨泰多少錢一瓶涼,脾胃虛寒、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。
6、沙參——主補胃陰而生肺氣——適合肺胃氣陰不足者
沙參清熱補氣,既能清肺胃之熱,又補肺胃之陰。適用于陰虛肺燥有熱之干咳少痰、咯血或咽干音啞等;胃陰虛有熱之口干多飲、饑不欲食、大便干結(jié)、舌苔光剝或舌紅少津及胃痛、胃脹、干嘔等癥。
古人雖然有“人參補五臟之陽,沙參補五臟之陰”的說法,但本品若與人參相提并論,則實為差之太遠(yuǎn),用者要心中有數(shù)。并且外感風(fēng)寒之咳嗽和肺中素有內(nèi)寒之咳嗽均忌用。
7、丹參——主活血化瘀,祛瘀不傷正——適合心脈淤阻,藏靈骨泰痹癥者
丹參善能通行血脈,祛瘀止痛,廣泛應(yīng)用于各種瘀血病證,化瘀活血療諸疾,上下虛實皆可用!侗静菥V目》謂其“能破宿血,補新血” ;《婦科明理論》有“一味丹參散,功同四物湯”之說。
丹參性寒味苦,活血祛瘀,活絡(luò)通痹,推陳生新,行而不破,達(dá)臟腑百骸,安神除煩,解毒涼血,消腫止痛,排膿生肌,治癰瘡疥痢。辨證施方,靈活多變,妙用丹參,每獲效驗。但需注意凡脾虛便溏者、妊娠者均宜慎用。
藥無貴賤尊卑之分,而皆貴在應(yīng)用之法。中藥帶參字的,一般均有補益作用,但也分寒熱溫涼,要分清哪種適合自己,否則可能出現(xiàn)上火,脾胃失常等癥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