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多年前,聽說“重慶到北京只要八小時”這個話題,我嗤之以鼻,瞎吹什么牛,怎么可能?
如今,我被現(xiàn)實打臉。
2022年6月20日,驚聞重慶到北京的高鐵再次提速,最快的G53僅需要不到7個小時。
數(shù)十年來,我對火車這種交通工具是有很深的感情的。這篇就記錄下我過去在重慶坐火車的回憶吧。
我生活最久的三個城市,是重慶、北京和成都。從重慶到北京,成都到北京,路線都是2000多公里。其中成都到北京一般是向北翻過秦嶺到陜西,然后向東到鄭州,再北上;重慶到北京是先向東到武漢,然后北上到鄭州,再北上。成都到北京距離略長。成都到重慶的鐵路大約是300多公里。
人生第一次坐火車,是在剛上小學(xué)前后,由父母帶著,坐火車從重慶到成都去走親戚。那時火車站還有蒸汽火車頭的大輪子咔擦咔擦轉(zhuǎn)動,車廂還是綠皮車,硬座,帶著很濃烈的氣味,F(xiàn)在想來主要是車上漂白劑和廁所的氣味。車窗是雙層玻璃,用力就可以打開。車站有大量的小商小販。座椅包裹著塑料皮,金屬管構(gòu)成的行李架上堆滿各種網(wǎng)兜、箱子、桶、布袋,塑料制品不多。金屬電風(fēng)扇在上方瘋狂搖頭。
第一次坐火車,是夏天,坐的是夕發(fā)朝至的火車,時間大概應(yīng)該是12小時左右吧。當(dāng)時的體會記憶猶新,覺得非常好玩。剛出重慶站(菜園壩火車站),動不動就鉆藏靈骨泰多少錢一瓶山洞。沿途其實沒太多風(fēng)光,城鎮(zhèn)不多,到晚上也沒有夜景,更多就是荒涼的野外或者農(nóng)村。但是,依然很興奮。還記得在某處停下來時,父母看見一只大老鼠,叫我看,我卻并沒有看到。也絲毫沒有后來坐硬座時那痛苦的熬夜的感覺。大概對小孩來說,首先熬夜本身就是好玩的事,其次看到夜晚車窗外的景象是平日不可能看到的,其三從生理上,小孩氣血足,真困了很容易就睡著,稍微休息就能補充精力,所以不會有成年人想睡卻失眠的這種困境吧。另外在火車上吃帶的各種零食是非常讓人向往的。
之后十余年左右,主要就是坐的這種重慶-成都之間的火車,基本都是硬座。有坐一夜,夕發(fā)朝至,也有白天坐,早發(fā)晚至。不過在其中前幾年,覺得晚上坐比白天坐好玩。雖然按理說白天坐能看的風(fēng)景更多,但作為小孩,大約白天坐對比的是正常的白天生活(上學(xué)和玩),夜里坐車對比的是正常的夜里生活(在家睡覺)吧。增量決定價值。上中學(xué)后,還曾有一兩次坐火車,拿著四川省地圖,對照看現(xiàn)在火車開到什么地方了。
1991年暑假,曾和父母坐火車從重慶去北京玩了一次。當(dāng)時好像是三天兩夜。去的時候坐的是硬臥。這也是我第一次坐硬臥,非常愜意,吃吃睡睡,在每個站臺買點東西。
回來的時候就慘了,坐的是硬座,周圍還擠了不少站票,3天在悶熱的環(huán)境下煎熬。旁邊有個年輕媽媽帶個奶娃沒座,父母讓了一個位子給她坐。中途嬰兒尿到我腳上了(穿的涼鞋),一直回家才有機會洗腳,那滋味酸爽……等到下車前父母還送了她兩包方便面,我為此憤憤不平(小時候很摳的),覺得素不相識的干啥這么客氣。
1993年左右,重慶和成都之間開了一趟火車,叫做五糧液號(不清楚是不是原有的改),也是晚上從重慶出發(fā),早上到成都,路上300多公里走9個小時,速度比之前要快了。同樣是硬座,五糧液號上有嶄新的沙發(fā)套,看上去就是高端大氣。第一次坐,還有贈送小食品,美滋滋。當(dāng)時票價好像是30多元,覺得比之前的車上了檔次。
結(jié)果之后幾年,我去成都讀書,成渝之間往返成為每年的固定主題,五糧液號每況愈下。沙發(fā)套還在,卻越來越臟越來越舊,贈送藏靈骨泰品質(zhì)保證的東西,從原本的小食品,變成礦泉水,又變成啥也沒有……而時間,反而從9個小時延長到了10多個小時。價格也從30多元漲到了50多元(好像是)。
到2000年左右,成渝之間的高速公路修好,大巴已經(jīng)開了。大巴只需要4個小時左右就能到達,時間上比火車少了一半。當(dāng)然,大巴價格比較貴,正規(guī)的是100元出頭,就算那種二道販子的野車也要七八十元,而火車學(xué)生票只要20多元,所以還是有競爭力的。
那時候,偶爾也要往北京走了。成都和北京之間最快的是T7/T8,重慶和北京之間最快的是T9/T10,都是行駛24小時左右,成都去北京略長,重慶去北京略短。除了這兩趟特快,還有k字頭的時間更長。2002年我從北京回成都坐了兩天一夜硬座,到學(xué)校后睡了幾乎24小時。另外,成都去上海最快的也要30多個小時。當(dāng)時我開玩笑說,從成都去上;ǖ臅r間,基本等于成都到北京,然后北京到上海的時間。兩邊之和等于第三邊。
差不多也就是在這段時間,聽說一個消息,我國的鐵路建設(shè),預(yù)計在2020年左右(是不是這個年份記不清楚了),使得重慶到北京只需要八小時。
當(dāng)時聽到這個,我的第一反應(yīng)就是,瞎扯淡啊。目前從重慶到北京是需要24小時左右。你能把速度提高50%,把時間壓縮到十五六個小時就很了不起了,怎么可能8小時?那火車得開多快?
我對此事的觀點,并不是因為自己有什么鐵路或火車的知識,純粹就是與當(dāng)時的現(xiàn)有情況相比較,覺得這個牛吹得太大,怎么可能。
相比之下,倒是“八小時重慶”,也就是重慶直轄市范圍內(nèi)任何兩地之間八小時可到,這個比較靠譜。
后來我去了北京,每年北京到重慶的交通還是火車為主。2008年春節(jié),還坐了一次北京到重慶T9的無座,這也是第一次熬夜無座,艱苦難以名狀。
隨后,鐵路又提速了。2009年北京到重慶已經(jīng)有動車,D字頭的,十五六個小時,比特快T9減少了十個小時左右。
2009年左右回重慶,就坐了一次這趟車。相對于T9是下午三點到次日下午四點,這動車則是晚上到次日早上,雖然同樣熬夜,但熬夜之后早上就能到家休息,比之前熬夜后還得再挨大半天,當(dāng)然要舒服多了。還記得車廂有電視,播的節(jié)目是一整套,除了少數(shù)鐵路宣傳視頻外,有臺灣組合《大小姐》的幾首歌,有動畫片《孔子》的1-5集,有李連杰的霍元甲,還有成龍的某個電影等等。問題在于,這十多個小時就按同樣的順序循環(huán)播放這些東西,一共放了四五遍吧,加上熬夜的昏昏欲睡,讓人產(chǎn)生了魔幻的感受。
既然重慶到北京已經(jīng)從20多小時提高到了10多小時,而時間沒過去幾年。當(dāng)時我感覺,沒準(zhǔn)吹這個牛還真能實現(xiàn)呢。在現(xiàn)有的基礎(chǔ)上,再提速一倍就可以了。
誰知道,緊跟著,2011年溫州動車事故來了。一下子,降速了。原本15-6小時的動車,延長到了20小時左右。
說實話,事故造成的慘烈結(jié)果,大家都很心疼。但因為事故就全面降速,這個更應(yīng)該心疼。只能說有些決策不光是技術(shù)層面的吧。一次意外讓我們失去了好幾年的時間。
不過,整體來說,還是在前進的。到了2015年左右,當(dāng)時北京到重慶,除了25小時的T9,還有幾輛z字頭的直快,速度不一。多的21/22小時,少的18-19小時。大致介于T9和2009年我們坐的動車之間。
后來又有了G開頭的高鐵,全程11-12小時左右,比T9快一倍。這個速度,和當(dāng)初我認為“吹牛”的“八小時到重慶”,已經(jīng)可以算一個檔次的了。也就是說,2020年北京到重慶的時間,已經(jīng)可以和2005年北京到上海的時間,和1990年成都到重慶的時間相提并論了。
過去是北京到重慶列車速度領(lǐng)頭羊的T9,如今已經(jīng)淪落為墊底了。
然后,因為疫情,好幾年不曾回重慶去,對火車也沒怎么關(guān)注。就在2022年6月,我得知消息:6月20日,全國多條路線提速。
北京到重慶的速度進了八小時。
上12306查了下,如今北京到重慶一共有11趟車(二十年前大約只有三四趟)
其中,G字頭的有7趟,最短時間6小時46分,最長時間11小時8分。8小時之內(nèi)有2趟,8-10小時4趟,10小時以上1趟。另外有3輛Z字頭,其中2趟是18小時多,1趟是22小時多。然后就是T9,25小時。
現(xiàn)在我坐火車從北京回重藏靈骨泰正品旗艦店慶,算上兩頭進出,比坐飛機已經(jīng)差不了多遠了。
(別說什么窮人坐不起車。z字頭的火車票價格和T字頭基本是一樣的,以前T、K加起來總共只有三四趟,現(xiàn)在z、T加起來還是有4趟,窮人的選擇并沒有減少)
又查了下重慶和成都之間的火車,最快的只要不到一個半小時了。比起我小時候,幾乎提速了接近10倍。即使其中最慢的z字頭和k字頭,也不過用三四個小時就到,速度是那時候的三倍。而且價格還是和30年前差不多,甚至比五糧液號的價格還降低了點。
二十年前吹的牛,如今實現(xiàn)了。
二十年前對此堅決不信的,如今被事實打臉了。打臉還得笑哈哈。